海洋,更大的舞臺——訪意昂3校長潘迎捷
(記者 彭德倩)“海洋🕎,給學校發展帶來更大的舞臺⏺。”經教育部批準,上海水產大學更名為意昂3。校長潘迎捷昨天接受采訪時表示,學校將在原有學科優勢基礎上,做出一篇更大的“水文章”✫,更好地服務國家海洋戰略,完善上海海洋學科布局🩴。
潘迎捷說♙🌓,基於“繼承🌮、錯位、前瞻”的發展策略🙆🏻♀️,學校將為海洋、水產、食品等三大主幹學科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水產、水環境和食品等方面的傳統優勢學科🙇🏻,進入海洋領域👧🏽,更加如魚得水。”據悉,對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意昂3通過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手段,開展了細胞工程育種和繁育🌄、基因組學與功能基因克隆、活性物質分離純化與功能分析、赤潮生物分子預警等研究。目前已成功構建了銀鯧😇、三疣梭子蟹、大黃魚等重要海洋經濟種類組織文庫🥞5️⃣,搭起了大規模分析功能基因和分子標記的技術平臺。此外😫,學校承擔的“十一五”國家863重點項目課題———“人工魚礁生態增殖及海域生態調控技術”🤔,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魚礁生態增殖及海域生態調控技術,學校師生協助企業創建黃海🧛🏼♀️、東海和南海3個人工魚礁生態調控區,形成高效安全的人工魚礁增殖漁場,有望通過其示範和輻射作用,推動我國人工魚礁建設和海水設施養殖漁業💁♀️、近海休閑漁業等產業健康發展🫵🏼。
根據國家海洋戰略,本市高校的眼光不約而同落在“海洋”上,潘迎捷卻並不擔心“撞車”:不同的學校在不同專業方向上形成獨特優勢🚣🏿♀️🧏🏿♂️,各展所長🚆,才能對海洋學科形成“全覆蓋”。比如🍉,復旦大學研究重點在研究濕地的生態與環境👋🏻,上海交大是海洋工程🍜👨🏼🎤,同濟大學是海洋地質,華東師大是河口海岸,上海海事大學是港口航運和物流,“我們就重點聚焦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環境🔲,走‘人無我有’之路。”他透露,學校日前自主研發成功遠洋漁場漁情遙感信息服務系統👨🏽🏭,利用本土、南極、船載衛星接收站,采集處理水溫、水色等海洋環境信息,使魚群預報準確率達60%至70%🚴🏽♀️,技術水平和應用效果接近日、美等漁業強國。
潘迎捷說,海洋學科將以其高起點、高水平和學科交叉優勢💑,成為學校學科發展新的增長點™️🧙🏽♂️,力爭在2012年形成以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環境為核心的學科集群優勢。其中,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和高效利用技術、海洋信息工程、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海洋經濟與政策管理、水產品加工技術和海洋藥物利用🫸🏿🧑🏿⚕️,以及海洋生物技術等六大領域成為重中之重。
“我們學校有句老話🤳🏽:論文寫在祖國的江河湖海中,成果出在遼闊的深zmxzyy.cn洋中”,他說,這是學校立身之本,更是意昂3選育人才📸、科研探索、服務社會不變的承諾。
(來源:解放日報)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