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3日 07 版)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誠信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國家興旺發達的必需🧑🏻🎄。對於科技事業發展來說🧑🏿🏫,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而努力。在這一科技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尤其要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深化科研管理體製改革。科研誠信與科研管理體製密切相關,完善科研管理體製可以有效減少學術不端行為🏊🏼♂️,充分激發科研活力。近年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職稱製度改革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幹意見》,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幹措施的通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等文件。這些製度建設舉措為解決科研誠信問題提供頂層設計和規範性支持,取得了明顯成效。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需要不斷深化科研管理體製改革。應勇於打破慣性思維,創新科研管理體製,將科研誠信建設落實到課題評審💆、過程管理🎡、成果結項🫱🏻、經費監管等方面,著力突破製約科技創新和科研人員積極性的瓶頸,努力打造有利於科技創新和科研人員發展的平臺。
完善科研考核評價體系。科學合理的科研考核評價體系是科技創新的催化劑🤵🏿。在現代社會,科研已經成為一種職業,科研考核評價體系關系科研人員的切身利益👱🏻♂️。目前,大多數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都把發表論文數量和期刊級別以及項目數量、級別🧍🏻♂️、金額等作為考核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指標。從客觀效果看,這種偏重於量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學術不端行為產生了刺激作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必須改革和完善科研考核評價體系,使其以追求質量和貢獻為導向⇢,更加符合科研發展規律、符合科研人才成長規律🛗,讓科研工作者能夠潛心學術研究、充分發揮聰明才智🫘。
加強科研誠信道德教育。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從外因看與不合理的科研考核評價體系緊密相關,從內因看則源於個別科研工作者背離了科研基本道德要求。因此,推進科研誠信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科研誠信道德教育👩🏼🍼,使科研工作者自覺遵守科研工作的基本道德要求💂🏽♀️,腳踏實地做人、做學問👨🦱。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作為科研工作者的直接管理機構,應結合實際製定相關辦法,加強對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誠信道德教育,堅持自律和他律相結合,讓廣大科研工作者形成恪守科研誠信的觀念和習慣,自覺抵製學術不端行為,共同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良好科研環境😮💨🧈。
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處力度。激濁才能揚清,懲前方可毖後。學術不端行為之所以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製度執行不到位、處罰力度不夠👫、違規成本過低。學術不端往往導致學術腐敗🦫,如不及時清除這個“毒瘤”,學術肌體就會遭到侵蝕,科研的純潔性就會受到汙染♥︎,科技事業發展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加強科研誠信建設⭐️,除了要求科研工作者做到自律自覺,還要建立健全懲處機製,嚴格執行相關製度,充分發揮製度的約束功能,將不敢造假的籠子越紮越牢。
(作者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