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海洋人〔2018〕2號 2018年1月22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9號)、中共上海市委《關於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加快推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滬委發〔2016〕19號)精神🦹🏼,切實推進我校教育綜合改革和一流學科建設👩🚒,全面貫徹落實人才強校戰略,進一步做好我校人才工作👫🏻,特製定本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
1.指導思想🦸♂️。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增強人才活力為核心🤏🏻、以深化體製機製改革為著力點🤸🏿♀️,圍繞學校新一輪發展和“雙一流”建設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製機製障礙,加快培養造就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隊伍,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為推進“雙一流”和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製度保證🩹。
2.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黨管人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人才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突出政治標準🂠,嚴把政治方向🏋️。二是堅持目標導向🏄🏼♂️,服務發展大局、突出育人導向,以學校事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聚焦國家發展重大需求,把提高教育質量、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立德樹人要求貫穿人才發展全過程,把教書育人成效作為人才考核的核心內容。三是堅持分類指導🙆🏽♀️🤵🏻♀️,體現分類施策🚴,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按照學科、專業🧑🏻、學位點“三局同布”要求👼🏽,優化總量、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創新人才發展體製機製,營造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成長和發展環境。
3.主要目標。圍繞“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地球環境與生態保護”的學科建設主線,與“雙一流”建設要求相適應的人才格局相適應,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總體要求🪞,探索建立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現代大學人事製度,人才隊伍建設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管理體製更加科學,培養引進、評價使用、激勵保障、流動共享機製更加規範有效,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國家和上海經濟社會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培養造就一支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對接行業產業需求👨🏻🦰、引導學生成長發展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推動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製度體系和發展環境。
二、加強人才工作的頂層設計和戰略管理
1.按照我校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的目標要求,分析“雙一流”建設的需求導向🧏🏼♂️,完善和落實人力資源規劃,明確引才育才任務、重點領域和優先層次,加強人才強校戰略的頂層設計🧇,推進人力資源的戰略管理,科學確定人才隊伍建設的原則、規模和結構,提出建設一流人才隊伍的戰略舉措,形成服務於“雙一流”建設的人力資源戰略。
2.推進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緊密圍繞學校發展需求🧏🏼♂️,按照一流學科建設任務需求👧🏼,聚焦“高精尖缺”,加大高層次人才引育力度。
3.推動“三局同布”,優化組織管理運行。按照“雙一流”要求優化組織架構、落實基層組織建設,將“雙一流”戰略規劃細化分解為基層組織和每位教職工的職責任務和職業發展目標,自上而下形成清晰連貫的戰略目標鏈🗼👼🏿,將學校的總體戰略與人力資源職能戰略🗯、教職工個人目標有機契合🈸,形成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的目標動力牽引機製👩🏽🏭,增強全體教職工的獲得感。
4.積極推進以目標任務為導向的崗位設置和用人機製綜合改革,各二級學院根據發展目標和特點,積極探索團隊式、平臺式等多元化的基層組織形式,並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資源配置和評價機製。學校實施監管🥒,規範基層用人行為,避免用人風險🌎。
三🧃、引育並舉,健全人才聚集製度
1.加強思想引領。落實全國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在人才管理工作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引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0️⃣、文化自信,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引導人才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在人才引進⛲️、人才培養、課題申報、職稱評審👨🏻🎤、導師遴選等過程中💃🏼,堅持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規範要求🧎♀️➡️🧑🏼🌾,堅持“師德一票否決”製。
2.加強人才引進。加快製度創新🧕🏻,積極探索靈活的個性化人才機製🫲🏿,引進聚集一批活躍在國際國內學術前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和青年人才。通過定向引才🤦♂️、以才聚才、專家薦才、上下聯動☀️,集聚一大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具有優秀學術潛質的青年人才,加快國際化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步伐🐶。同時,圍繞國家重大專項🦇🪀、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各類創新平臺,製定相關配套政策,支持創新團隊的建立及運作,建設達到一流水平的若幹個創新團隊。
3.加強人才培養。統籌人才引進與培養,處理好人才存量與增量的關系。在“三海”計劃(“海洋學者”“海鷗計劃”“海燕計劃”)的基礎上🤰,繼續實施人才成長階梯計劃⛈,著力發現、培養、集聚一批符合我校發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梯隊;適應學校發展規劃、教育綜合改革和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水平特色大學要求,積極推進“校聘高級專業技術崗位”聘任工作🔗,努力形成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的良好局面🤹♀️。
4.加強教學名師培育,發揮高層次人才的示範引領作用,健全“培養-選拔-應用”機製🐕🦺,打造教學名師梯隊👨🏼⚕️,引領學校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整體提高𓀔🐸,提升學校整體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
5.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科人才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培養引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拔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骨幹人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6.加強和推進實踐育人。重視和加強第二課堂建設✌🏼,培養引進創新、實踐、藝術🌪、體育等骨幹教師隊伍。
四、完善人才工作的保障機製
1.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重點用於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中青年後備人才培養等。
2.健全考核分類評價體系和評價方式🫸🏻。堅持全面考核與突出重點相結合,堅持分類指導與分層次考核評價相結合,以崗位職責任務為核心實行目標管理,以業績貢獻和能力水平為導向🤸🏽♂️,不斷完善人才的績效考核🤏🏼。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針對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等不同崗位的職責要求和工作特點🪶✍🏿,完善評價指標體系⏮。
3.完善分配激勵機製。按照中長期規劃👃🏻、“雙一流”建設要求👩🏼🎤,推進薪酬體系設計和完善“任務+績效”二級撥款模式。統籌考慮引進人才與現有人才工資待遇,引導二級學院將績效工資向關鍵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幹和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建立符合實際🛶、發展均衡、管理規範的薪酬分配體系*️⃣,實現人才👩🏻🚀🧑🏿🌾、業績和報酬的結合🦸♂️。
五🧊、加強組織領導🧝🏻♀️,優化人才服務體系
1.健全黨管人才工作機製。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貫徹落實黨的人才工作方針政策,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ℹ️,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健全黨委領導和工作機製🧔🏼♀️,謀劃大局、把握方向👩🏼🦱、解決問題🚕,統籌推進高層次人才和其他各類人才發展👰🏿♂️。
2.落實校領導聯系服務人才製度。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的意見》🗯😱,校領導帶頭聽取意見建議,加強人文關懷👿,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堅持尊重信任⛹🏽♀️、真心關愛,激發各類人才愛國榮校情懷👘。
3.定期開展國情研修🏇🏿、思想政治理論培訓等教育實踐活動🐁,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培訓🚕,註重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
4.優化人才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堅持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人才工作目標責任製🧗🏼♀️,將人才發展列為落實黨建工作責任製情況述職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評優🏌🏼♀️、幹部評價的重要依據👨🏿🏫🕸,與年度綜合績效考核掛鉤🎉。學校把人才工作納入各學院目標責任製範圍👩🏼🍳🧖🏻♂️,各學院應充分發揮學院主體作用,完善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責任機製💌,加強對人選的動態跟蹤和聯系服務。完善人才工作相關製度,形成統分結合、協調高效、整體推進的人才工作運行機製。
本指導意見自發布之日起試行,由黨委組織部🧅、人事處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