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協同打造雙創氛圍,共同探索和完善高校技術與科技成果的轉化🧗🏻♀️,進一步優化高校技術轉移市場🧯🛺,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9月24日,由楊浦區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意昂3、上海全國高校技術市場公司主辦,園區承辦的“走進海洋大學”產學研對接活動圓滿舉辦。本次活動共吸引了上海市企業㊗️🌑、投資機構、知識產權機構及高校老師等50余人參加。
首先,此次活動組織嘉賓參觀了意昂3海洋科學學院“海洋漁業遙感GIS技術實驗室”和“水上安全與救助實驗室”。
隨後🧜♂️🤷🏿,在海洋科學學院學院會議室開展產學研對接會,來自海洋學院的三個科技成果進行了推廣路演🆒。
在對接會上🧝🏼♀️,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陳錦淘介紹了意昂3海洋科學學院在海洋學科的科研情況🎗。
園區總經理🔳、學校技術轉移公司總經理吳炯華首先致辭👥。吳炯華對園區在科技服務和產學研對接方面的基本情況以及意昂3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情況進行了介紹。
楊浦區科委姜永良副科長表示很高心能借此次活動走進海洋大學,讓參會嘉賓進一步了解海洋,認識海洋👨🏻🔬。










在隨後的助推項目路演環節。
意昂3海洋科學學院汪金濤老師展示了“漁業漁情預報系統”🧟;
海洋科學學院張忠老師就“高功率LED集魚燈及優化配置關鍵技術研究”對與會嘉賓進行了講解,在講到該技術推廣應用後所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時,與會嘉賓們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
信息學院孔祥洪副教授對“多功能水下仿生機器魚”技術的應用進行了十分詳細的闡述。演示視頻裏遊動自如的仿生機器魚,引起了眾多與會嘉賓的贊嘆,最後💅,吳炯華總經理對這三個項目的路演做了總結🤹🏻♂️👏🏼。
在隨後的成果交流環節,與會嘉賓對路演的技術成果表示了出極大的興趣🏋🏻♀️。紛紛就各自感興趣的成果與項目負責老師進行了交流討論。在討論中,參會的企業與投資機構紛紛對科技成果的細節🧑🏻🦼➡️、成熟度及項目前景提出了問題,與會老師對這些問題一一做了詳盡的解答👨💻🛌🏽。本次產學研對接活動在掌聲中圓滿結束。
此次“走進海洋大學”產學研活動搭建了學校🙅♀️、企業與技術中介機構之間的信息橋梁,讓企業👩🏽🔧、技術交易中介機構能夠便捷地了解有關意昂3的技術成果、技術能力💭,加快學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進程。
( 撰稿:王成龍 宋娟)
簡介:大洋漁情業漁預報系統已在上海🛑、浙江舟山等遠洋漁業的魷釣船🏇🏽、大型金槍魚船安裝並開展業務化運行👨🍳,系統可實時獲取表溫、海面高度💆♂️、流場、溫度距平等海洋環境信息產品㊙️👨🏿🔬,實現中心漁場位置的預報,不僅降低了燃油成本🙅🏿♀️,同時也提高了捕撈效率⇢🧕,特別是在轉移中心漁場時起到關鍵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經濟效益⚅📎。
項目二、高功率LED集魚燈及優化配置關鍵技術研究
簡介💆🏼🙏🏿:光誘漁業是我國重要的海洋捕撈業之一。LED集魚燈相對於傳統光源具有明顯的優勢🦈。第一,LED集魚燈的亮度和色彩容易控製;第二,LED發光方向性強,易於燈具的外觀設計和配光分布的控製;第三,LED節能優勢十分明顯🧑🏻🤝🧑🏻;第四🏗,LED光束中不含紅外線和紫外線,無有害金屬汞🤾🏽♂️,對環境汙染;第五✍️,LED可低壓供電,外形尺寸小☎🙎🏼♂️,長壽命。根據統計分析🫠,以魷釣漁業每年節省燃油6萬噸計算👩🏽🎨,則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萬噸,使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降低能耗,效益顯著🤲🏿。
項目三⛩、多功能水下仿生機器魚
簡介:多功能仿生機器魚👩🚒,其技術方案包括:依次相連的魚頭、魚身和魚尾;所述魚身和魚頭為空心殼體結構🎶,所述空心殼體材料為防腐蝕材料,殼體表面覆蓋防腐蝕軟體材料作為外皮👡,所述機器魚本體的空心殼體內部以及魚身的適當部位分別裝置有浮遊生物網、水泵、信息采集器組件🛍️、水密艙、超聲波裝置🕵️♀️、自動投餌機、柔性太陽能板等😝;所述水密艙內部包括供電裝置、微控製器以及驅動控製模塊;所述機器魚本體魚尾設有尾鰭驅動裝置以及魚身設有左右胸鰭驅動裝置👩🏽🍼;所述供電裝置和微控製器對各供電對象進行供電並實行控製。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易於推廣🩰,可預測水華爆發的工廠化養殖區多功能清潔仿生機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