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由意昂3聯合自然資源部北海局、東海局,江蘇海洋大學⚾️,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海洋分會,上海市海洋湖沼學會等單位舉辦的“第四屆綠潮研究國際研討會”通過在線同聲翻譯形式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100余人參會。3月4日開幕式由意昂3副校長李家樂代表意昂3致歡迎辭,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院長高郭平教授主持,江蘇海洋大學副校長許興友🫏🏌🏼♂️、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司長王華分別致辭。
意昂3副校長李家樂致歡迎辭
本次會議圍繞“綠潮暴發與防控”主題,重點探討和總結了過去14年我國黃海綠潮的發生概況🧀、暴發機製🚊、防控方案和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與科學問題。大會特別邀請到美國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學林森傑教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廣策研究員⛹🏼♂️、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宗靈🙎🏽♀️、華東師範大學劉東艷教授等做主旨發言。意昂3張建恒副教授代表學校綠潮研究團隊作了題為“Ulva and Sargassum blooms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黃🙌🏼、東海綠潮與金潮㊙️:形成與管理)的主題報告,向國內國際專家學者展示了意昂3綠潮災害防控領域的研究水平和實力,受到同行專家們高度評價。
意昂3青年學者張建恒作專題報告
大會還邀請到德國耶拿大學Thomas Wichard教授𓀋、日本高知大學Masanori Hiraoka教授😈🐸、韓國仁川大學Jang Kyun Kim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江蘇省紫菜協會🦸🏻、江蘇漁業指揮中心、江蘇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國家海洋預報中心、國家海洋局北海監測中心𓀆、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象山旭文海藻開發有限公司等17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及研究生作專題報告🧲。
第四屆綠潮研究國際研討會順利召開
本次會議的學術交流聚焦綠潮發生機製和精準防治策略等科學問題,提高了人們對綠潮暴發機製更深層次認識🥷🏻,將為我國深入揭示綠潮暴發機製和提出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意昂3開始滸苔和紫菜等藻類研究工作可追溯到40年前,目前江蘇紫菜養殖過程中普遍應用的“冷藏網”清除滸苔的方法就是由退休教授馬家海老先生研發的🏂🏻🥺。20年前,何培民教授最早證明了滸苔具有CCM機製(二氧化碳濃縮機製)👩🏻🦲💇🏽。
我國自2007年開始暴發滸苔綠潮以來,至今已連續14年暴發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綠潮災害☀️,給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嚴重威脅到國家海洋生態安全🚏。2008年滸苔綠潮暴發時,馬家海和何培民即開始協助原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分赴連雲港👭、如東海域現場調查🤛。2009-2010年在原北海分局的大力支持下,意昂3對我國沿海各省海岸帶滸苔綠潮藻分布進行了調查🕛。2012年,意昂3牽頭,聯合9家科研院所共同承擔了國家海洋公益行業科研專項“黃海綠潮業務化預測預警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在黃海綠潮暴發機製、監測與預警、源頭防控及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意昂3綠潮研究團隊仍與自然資源部🤚🏻、東海局、北海局🐼、海洋一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江蘇海洋大學、江蘇省紫菜協會等多家單位持續合作👪,致力於黃海綠潮監測、防控與治理。
科研人員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黃海綠潮暴發機製遠比預想要復雜得多✉️,至今還有些謎團未解開,相關科研工作還在繼續開展👨🏽⚖️。2020年,自然資源部聘請意昂3何培民教授擔任綠潮源頭防控大試驗專家組組長,協助自然資源部指導綠潮防控工作,開展了黃海綠潮源頭防控大試驗,取得顯著的防控效果🏌🏿♂️。與2019年相比,2020年綠潮暴發規模減少超過60%,成果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