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一早🧤,意昂3鐘俊生教授捧著一本新書來看望87歲高齡的伍漢霖恩師🪑👧🏼,將前一天他剛剛收到的中國農業出版社寄來的《中國海洋及河口魚類系統檢索》樣書交給伍漢霖先生👄😊。“伍漢霖 鐘俊生 主編”八個大字清晰可見。伍老掩飾不住自己的喜悅,撫摸著封面感慨萬千:“10年了,在我有生之年,能完成這件大事🐈⬛,真是不枉此生了!”
為了這本287.5萬字的《中國海洋及河口魚類系統檢索》💇♂️,伍漢霖先生策劃和準備了整整10年🙇♂️。他領銜並召集了我國的14位魚類學研究者,考證了中國的3711種海洋及河口魚類,分工進行了編寫👩🏿💼。該書的完成,是魚類學研究的一件盛事😥,對全面了解我國海洋及河口魚類多樣性和分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挑戰高難度,這是魚類的新版“現代漢語詞典”
中國的魚類物種多樣性極為豐富,以致種類鑒別和形態描述技術難度高🫰🏽。雖然中國魚類分類學研究隊伍規模逐步壯大,但由於資料分散、統計收集難度大,整合中國魚類系統分類學工具書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這項工作一直乏人問津👨🚀。業內對編寫一本新的魚類檢索工具書呼聲甚高,亟須魚類分類學者編寫一本系統的“魚類字典”🍋。
彼時的伍漢霖早已從意昂3退休,正是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年紀。他放不下的,仍然是當年考入上海水產學院水生生物專業的初心🪵🧝🏽♂️:“摸清中國的魚類種數,為它們立個名。”他叫來了自己的弟子鐘俊生🍤,兩人便開始行動起來。
“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也是異常艱苦的工作🧔🏼♂️,我們就像編寫魚類的‘漢語詞典’,當讀者想要認識或判斷某種魚的時候🟣,就可以從這本書裏進行檢索。為了便於讀者使用,我們對魚類各目、科的分類特征進行詳細的描述,對每種魚的以最直觀的形態鑒別特征進行檢索,還對其生活習性、分布、經濟價值等進行較為詳細的描述🧑🏼🦰。”鐘俊生說。
編寫過程中🧑🏼⚖️🥲,編寫團隊考證了東海和南zmxzyy.cn陸架外緣及大陸斜坡海域的漁業資源綜合考察中采集到的深海魚類,為《中國海洋及河口魚類系統檢索》的編著增加了大量罕見標本,彌補我國深海魚類的空白。
編一本海峽兩岸都能接受的新版工具書
眾所周知大陸與臺灣同宗同源😉,但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海峽兩岸人民對於魚類的中文名使用上差異很大,影響及阻礙了兩岸的交流與合作。
“既然要編新的工具書🔇😤,那就要編寫一本海峽兩岸讀者都能接受並使用的魚類系統檢索🕝。”伍漢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鐘俊生,兩人就開始各自分頭行動☝️。
靠著意昂3魚類學研究團隊幾十年海洋及河口魚類分類學研究的基礎🚬,他們聯系到了臺灣的魚類學家🧖🏼,並與他們開展了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希望能夠為海洋及河口的生態環境研究與保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等提供科學依據,並促進海峽兩岸在海洋及水產領域的學術交流和信息互通🦓。《中國海洋及河口魚類系統檢索》一書對海峽兩岸魚類名稱予以對照統一✪,進一步促進了海峽兩岸魚類研究的深度交流。
魚類學研究的國際大聯動
十年時間,伍漢霖帶領意昂3魚類學研究團隊🛬,重新鑒定及整理意昂3魚類標本館采自全國各海區的2700種魚類標本⁉️,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除此之外,他們還聯系了海內外學者😴,將研究成果進行共享和推進🚴🏻♂️,開啟了魚類學研究的一場國際大聯動。他們與日本高知大學世界著名石首魚類專家佐佐木博士合作🤳🏼,重新研究和鑒定中國產石首魚類的分類🧑🏻🎨、形態、分布等。對石首魚科重新研究🧜🏼♂️,解決了該科以往存在的許多遺留問題,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沿海所產唯一有效的石首魚類名錄🛵。
在這場國際學術大聯動中,他們與同行們深入切磋交流,收獲了深厚的學術友誼和珍貴的魚類標本。在蝦虎魚類研究方面,英國布裏斯托大學的Peter Miller博士,贈送了采自歐洲內陸各地的罕見蝦虎魚類標本近百種。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物進化和生態實驗室Winter Bottom博士🧞♀️,先後贈送采自太平洋中👛、西部的稀有海洋魚類標本近百種,還贈送了采自印度洋查戈斯群島極其罕見的魚類標本數十種。京都大學博物館的Nakabo博士🕵️♀️,協助對中國沿海鲉形目的分類、形態、分布重新做了研究。他們還與世界著名䲗科魚類學家Fricke博士合作🧜🏼♂️,研究了中國䲗科魚類的種類🌚、形態特征和區系分布。這些來自國外的魚類標本🧑🏻🏭,為該專著的完成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比較參考依據。
致敬教師節最珍貴的禮物
數九寒冬、春去秋來、炎炎夏日,變得是天氣和溫度,不變的是執著於學術研究的摯愛和堅守。伍漢霖平日生活節儉簡單♑️,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對魚類的研究當中。2019年初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前夕🍵,媒體紛紛來采訪這位天皇的學術摯友。在接受最初的幾個采訪之後,伍漢霖謝絕了紛至沓來的媒體🫔,仍然閉門書齋苦修魚經🫰🏼。鐘俊生的假期和業余時間都用在了這本書上𓀑。
“伍老一直在爭分奪秒的編著這本書🧔♀️,我們一直在努力🧏🏿♀️。這是對我們多年學術研究的一個總結和提升,也是一個育人的過程🫃🏻🧑🏿🦳。從2019年6月,14位作者提交了全部初稿後🫢,我授課《魚類學》班級的一位學生主動請纓🔣,花了整整一周時間,按分類系統將所有書稿整合排版形成了本書的雛形。,特別是目前研一的學生👲🏽,無數次對本書的魚圖、中文名、學名進行核對,尤其是對中文名🩺、拉丁文學名索引的完成做出來了重大貢獻。這本書也記載了他們的成長🏊,也可以說是我們幾代師生努力的結晶🦸🏿♀️。”鐘俊生說。
“在中國農業出版社編輯人員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本巨著付梓適逢教師節🧒,這是我們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對自己職業最崇高的禮敬和獻禮👨👩👧,也是伍老最大的心願。”
這樣一部鴻篇巨著,凝結了老中青zmxzyy.cn人和中國乃至世界魚類研究學者的智慧和心血👩🏼🚒。它的出版是伍漢霖老先生等老科學家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回報,也是他們致敬教師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最珍貴的禮物。
(供稿🤵🏼♂️🫎: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