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院所給予科研人員的獎勵政策已經到位🥀,獎勵平均達到70%👩🏻🍼,最高超過90%🪇。在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勵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也取得明顯進步🎁🌡,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2022年已達到36.7%,比2018年提高4.3個百分點🧶。今年1-2月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增長65.1%🏋🏼♀️。”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主任周黎安引用的一組數據🥐,讓人們看到科技創新政策正在落地生根。
在看到巨大成績的同時🏅📛,周黎安也看到了差距🦹♂️。“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總體上仍然偏低。更為關鍵的是,作為我國科研資源和人才隊伍最為集中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率嚴重不足🤵♀️🏚。2022年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是48.1%,而高校只有3.9%👨🏻🦼,科研單位為13.3%。”周黎安如是說。
周黎安分析,從宏觀層面看🎍,一是科研項目政策導向與高校院所考核機製的指揮棒存在問題。長期以來高校院所過分註重理論研究和學術論文發表💂🏿,科研項目立項和考核過於強調專利數量指標,對科技成果的經濟社會效益重視不足。二是從資產管理體製看,現行的政策法規將科技成果納入國有資產管理,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領導及科研人員因擔心科技成果轉化潛在的國有資產流失風險而顧慮重重。三是從科技成果定價角度看💫,當前技術要素市場缺乏交易雙方認可的價值評估體系,導致知識產權定價難、價值評估社會認可度低、交易不確定性大等症結問題。
如何進一步加速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周黎安表示,這需要加速創新體製改革🆔。為此,他建議🙆🏽♂️:一是針對指揮棒問題💅🏽,建議對於從事應用研究的科研人員,提高績效考核與職稱晉升中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指標權重🤷🏽,同時提升科研項目申報和結題要求中成果轉化的考核比例👮♂️,引導科研人員在研究階段提前對接市場和產業需求🏋🏻♀️。在破“五唯”的基礎上出臺新的指導性文件,將成果形成的專利從數量和指標導向轉變為質量和市場應用導向。二是針對國資管理問題,考慮到科技成果的市場化必然存在價值波動以及成果產業化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特點☂️,建議探索完善符合科技成果轉化內在規律的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製度。建議擴大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不再納入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的試點範圍,對於作價入股形成的國有股權🌻👰🏼♂️,可考慮放寬監管標準🫄🏿;建議進一步完善有利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審計製度,改革現有科研項目的預算管理製度,賦予戰略科學家🤹🏿♂️、科研帶頭人更大的科研經費管理自主權。三是針對成果定價問題,鼓勵社會多方參與知識產權評估認證試點,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探索建立國家認可的科技成果價值評估標準,為解決知識產權定價難、消除國有資產流失顧慮、促進知識產權的市場交易奠定堅實基礎🤜🏽👨🦼➡️。發揮一些地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綜合服務平臺的作用,搭建價值評估認證電子信息平臺🪜🦹♂️,積累知識產權成交價格等相關數據🐰,助力科技成果價值評估標準和方法的持續迭代優化,為最終建立相對完善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和技術交易市場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