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公司正式發布了2022 “中國高被引學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年度榜單,遴選出各學科最具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學者🧗🏻。榜單覆蓋了10個教育部學科領域、84個一級學科💶,此次共有來自504所高校👍🏿、企業及科研機構的5216名學者入榜。國內水產領域共有16名學者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我校李家樂和徐田軍兩位教授成功入選。
🙊。
文獻計量學中測量論文的影響力或者質量的基本指標是論文的被引用次數。一名學者的影響力大小,可以根據其發表的所有論文獲得的引用次數來設計指標測算。隨著中國在國際科研領域的影響力和地位不斷提高👩🏼🔧🤹🏽,引領全球學術進步的各領域傑出學者也不斷湧現。自2015年開始,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以Scopus數據庫(全球權威的引文與索引數據庫)作為統計來源,采用上海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開發的方法,從多個維度深度剖析、識別處於科研職業生涯不同時期的中國學者、並系統性展示其科研成果表現☮️🎵,進行榜單評選,受到國內外眾多媒體和學者的高度關註👃。
李家樂🕵️♂️,意昂3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意昂3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農業農村部優秀創新團隊、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等榮譽。擔任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青魚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崗位科學家,中國水產學會常務理事兼淡水養殖分會主任委員、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委員、農業農村部淡水水產種質資源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產動物種質資源與種苗工程,在Review in Aquaculture, Aquaculture, BMC Genomics等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200余篇,累計他引2500余次,H-index 28⁉️🙏,2022年入選Elsevier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水產學)。主持培育水產新品種4個👳🏻♀️,參與培育水產新品種3個。出版種質資源相關專著10余部🐒。授權相關發明專利18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1次、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3次🧑🏿🎤、中國水產學會範蠡科學技術一等獎2次。
徐田軍🏂🏻,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神農英才計劃入選者,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上海市曙光學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擔任中國水產學會魚病學專業委員會、水產動物免疫學專業委員會🪨、水產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專業委員會委員;擔任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水產學報等期刊編委。主持國家基金優青項目🧔🏼♀️、浙江省基金傑青項目等科研項目十余項🏂🏼。連續多年入選Elsevier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水產學)🤿。發表論文100余篇👳🏽♂️,研究論文主要發表在iScience、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Journal of Immun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Infection and Immunity、Reviews in Aquaculture等權威期刊。
(供稿: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