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恩學院作為中外合作辦學學院🛖🤴🏽,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學,致力於培養具有“中國心⇢、世界眼”,通曉國際規則的高素質國際化專業人才🦿。學院依托英語教學中心,以改促教、以賽促學,促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深度融合,提升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註重融鹽於湯,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英語教學,通過中外比較提升學生的“四個自信”🥗。
以改促教 提升英語語言教育實效
由於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環境對英語語言的特定要求,英語教學中心承擔了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任務。針對學院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專業特色,以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為引領,英語教學中心在面向一二年級分別開設的《學術英語》和《商務英語》課程中積極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的綜合性教學改革,並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成效。
《學術英語》課程結合對學生學術訓練的規範化要求,著重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教授學生如何精準掌握一篇英文文獻的核心要義,如何用英文發表一次正式的學術報告,如何用英語撰寫一篇符合規範的學術論文等🏄🏽。《商務英語》課程分為商務采訪、跨文化溝通和求職藝術三個模塊,在教學中突出應用性導向,通過情境式教學、項目法教學開展教學改革👨👦👦,讓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僅僅局限於課堂中👨🏿🦲,還能使其在實際生活場景中運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商務采訪課程學生製作的匯報海報
在商務采訪模塊中,采取實地研究項目法,每4-6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商務采訪,包括郵件和電話聯系選定受訪公司、確定采訪重點和訪談提綱,對公司管理人員進行訪談,撰寫相應調研報告、通過海報展示研究過程並進行答辯,鼓勵學生一線了解企業運營管理。全過程用英語完成,並由學生主體進行“前臺展示”🤛🏽,教師團隊為支撐進行“後臺指導”📶。在跨文化溝通模塊中,設置不同的模擬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在不同的場景中如何使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將聽🧑🏽、說🤴👉、讀🧄👥、寫、譯運用到跨文化交流的各個環節,有效避免東西方文化差異對雙方交流的影響,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自信🕊。在求職藝術模塊中,凸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導向,指導學生用英語撰寫求職信、設計製作簡歷🦋、掌握面試禮儀,強化英語語言在實際求職環境中的運用🧑🦼。
以賽促學 做好國際化人才培養助推器
學院英語教學中心自2020年啟動了“英語能力+跨文化知識+綜合素質”的第二課堂“STARS”星耀項目👩🔬,旨在培養具備跨文化語言轉換能力、跨文化語言思維運用能力🏄🏽♂️、跨文化思辨與話語創新能力和跨文化包容和文化自信力的人才📓。在強化學生“第一課堂”英語學習的基礎上👃🏽🧔🏼,“STARS”星耀項目將課外的系列培訓活動及英語類競賽延伸至“第二課堂”➔,以豐富的各類培訓活動及學生研討會營造輕松開放的學習氛圍🧑🧒,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強化英語技能的實踐與應用。同時以“When we compete, we grow.當我競賽💁🏻♂️,我們成長”為理念,營造“勇於奮鬥🙋🏿♂️🏋🏽、勇於競技”的學風,鼓勵學生在校、省、國家和國際級別的各類英語實戰競技中磨煉自己,開發潛力,提升語言技能的同時👩🏻🌾,收獲人生成長經歷,成為單項或多項技能領域的閃耀之星🧑🎨。
第二課堂“STARS”星耀項目
近三年來,學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口譯大賽,“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寫作、閱讀、辯論大賽,“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全國高校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暨“外教社杯”上海市高校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等各類英語賽事中均有不俗斬獲,累計獲得獎項120余項。通過參與賽事,在同學中營造了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切實提升了同學們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並助力學生的未來發展。
2020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吳小曼參加英語演講比賽
以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為例,學生報名人數連年上升,2023年共計241名學生報名參賽👰,創歷年報名人數之最,其中25人獲獎🟣,1人獲得特等獎😪,創歷年最好成績🔼。以2020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吳小曼同學為例,其在第二十五屆“外研社·國才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獲得國家一等獎,在第28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獲得國家三等獎,“外教社杯”上海市高校學術跨文化能力大賽中獲得二等獎👮🏻♀️,於2023年9月成功推免至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融鹽於湯 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教學
學院高度重視外籍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培養,通過聯合開展教學研討🦷、共同參加中華傳統節日活動等加強外教對於中國國情、社情和民情的了解,引導他們在學院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學院英語教學中心的外籍教師在助力培養“中國心·世界眼”國際化人才中有著自己的“秘密武器”——英文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語教學中心緊跟時事熱點🧓🏿,不定期組織外籍教師學習黨和國家對教育等方面的最新政策要求,定期開展思政主題研討,進行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和課堂教學觀摩,有效提升了外籍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真正把課程思政教育和英語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到一起。
在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將中國的社會、人文、製度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中,以文化對比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把握中國文化的內涵和精華,厚植家國情懷。英語語言教學中心主管賽南表示“按照中國共產黨🧔♂️、中國教育部和學校對於課程思政的要求,我們在《學術英語》和《商務英語》課程中積極融入中國元素、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並將課程思政作為我們課程設計和課程開發的重要遵循。”比如👩🏼🍼,在《商務英語》課程跨文化交流模塊的講授中,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切入點,通過展示“一帶一路”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增強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又如,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中,和學生一起用英語表述中國成語,在提升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再如,在2013年5月16日的學院舉辦的第三屆英語演講展示中,選定的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聚焦當代中國,鼓勵學生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引導學生心懷“國之大者”,培養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道路自信。
(供稿:愛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