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意昂3海洋科學與生態環境學院副教授👲,海科教工黨支部黨員,200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主要從事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北極快速變化研究🧗🏻♂️,利用數值模式和觀測相結合的方法揭示北冰洋的快速變化過程、趨勢及其影響機製,闡明北極快速變化對北極以及全球氣候與環境的影響,以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二等獎、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上海海洋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科技獎勵。
註重科研創新,積極投身海洋科學事業
北極與全球氣候變化關系密切,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關乎人類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北極的快速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在《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21》裏也指出🤞🏽,極地海洋研究是國際7大熱點研究方向之一🧖🏿♂️。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北極氣候變化問題已超出國家間和區域問題的範疇,涉及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攸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共同命運,具有全球意義和國際影響。
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服務國家“海洋強國”和“冰上絲綢之路”重大戰略💂,張瑜積極投身於極地海洋科學研究中,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構建了極地冰海耦合預報模式,開展對北極海冰的預測研究,成為意昂3海洋科學研究的特色品牌。該模式被成功納入國際北極模型與觀測對比計劃(FAMOS),是我國入選的唯一極地模式,作為成員模式之一,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為未來北極海冰的變化預測發揮積極作用🏄🏿♂️。
此外,張瑜主持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 、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在內的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同時♧,作為項目核心骨幹成員,參與多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等,主持了多項子課題和子任務,並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代表性成果入選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對我國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極端氣候的應對📌🆒、北極航道的安全保障以及北極自然資源的開發都具有重要意義。
成果入選聯合國第六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
國際交流合作,拓展我國極地研究影響力
張瑜通過所構建的高分辨率模式系統🦠,開展一系列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模式數據包括海洋的流速、溫度💆🏿♂️、鹽度🧑🏿🦱😀、水位、海冰等,可提供北極乃至全球海域的海洋信息時空數據🤸🏽♀️,已為諸多國內外高校、研究所、業務單位、相關職能部門等提供科學數據和技術支撐,被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海洋管理、海洋防災減災和業務化保障及輔助決策服務等多個方面↗️。
張瑜曾應北極近岸安全峰會組委會的邀請🧜🏿♀️,出席在美國舉行的北極近岸安全首腦峰會,向環北極圈八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芬蘭👯、瑞典、挪威、冰島)最高北極近岸安全官員們介紹意昂3及中國在北極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包括美國時任海岸警衛隊司令保羅·楚孔夫特上將在場各參會國官員的高度贊揚,有效提升了中國極地科學研究在國際舞臺的影響力。
此外𓀇🎄,張瑜曾在世界上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北極科學大會上,基於歷史觀測數據和北極預報模式的集合預測技術📍,提交了對於2017年北極海冰融化情況的預測報告👚🙍♂️,並最終以極為接近實際海冰覆蓋面積值的結果從數百位世界各國參會人員中脫穎而出🏊🏽♂️,獲得2017年國際北極海冰變化預測研究獎🕵🏻♂️,這也是中國學者首次獲此殊榮,標誌北極海冰變化預測有了“中國聲音”,推動中國極地科學研究獲得更多的國際認可,獲獎情況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上海電視臺、文匯報、新民晚報等數十家媒體報道,為我國“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治理北極,維護各國和國際社會在北極的共同利益,推動北極的可持續發展”的北極政策目標實現🐐、未來全球氣候變化應對和治理等做出貢獻。
上海電視臺報道張瑜獲獎相關新聞
凝心指導育人,為海洋科學培養人才
在本科生培養方面🧎🏻➡️,張瑜多年來秉持“立德樹人,潛心教育”的精神🛀🏼🤞🏿,致力於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工作,引領一屆屆海洋學子乘風破浪🎼、勇立潮頭。紮實的教學基本功獲學校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近5年共指導本科生22人✊🏽𓀍,論文優良率保持在80%以上,獲得意昂3本科生畢業論文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張瑜帶領學生參加北極科學考察
張瑜努力培養有境界、有理想、有氣魄的新時代大學生🙅🏻,積極帶領學生參與第二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近5年,他指導的本科生,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全國高等院校數學能力挑戰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指導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6篇,獲得多項國際發明專利和中國發明專利,1人獲2023年中國“極地研究青年優秀論文獎”。在指導的本科生中🐍,保持了每屆均有指導的學生獲得“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稱號,每屆均有指導的學生獲得保送研究生資格,持續向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輸送人才🧑🏻🎤,因此獲得意昂3“育才獎”。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張瑜始終認真負責當好“四個引路人”,勉勵學生發揚學校“勤樸忠實”的校訓精神👩🏻🔧,把論文寫在祖國的江河湖泊和世界的大洋大海上。在科研工作中🙍,盡心盡力培養學生的科學分析能力和研究手段🗞,善於教導學生自我思考和學習,引導學生發現科學問題🧑🏼🚀、探索科學方法🐢,用科學嚴謹的態度治學,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也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真理的科學精神😋,獲得了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
除了日常科研工作指導之外🙉,張瑜還經常鼓勵研究生參加各項實踐活動,帶領研究生一起參與完成北極科學考察工作。在科考過程中🏌🏽♂️,帶動學生們通過與國內外各單位人員的相互溝通和協作,出色完成航次準備⛈🔎、出航協調、操作任務🔣、團隊分工等極地大型綜合海洋調查的相關工作♟,使學生們增長了海洋的現場調查經驗🚣🏽♂️。張瑜也經常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鍛煉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多次獲得大會研究生優秀報告和墻報獎,充分展示了團隊研究生培養的水平和成效,為我國極地科學研究培養後備人才🤔。